1、坦克战队战术配合经验之我见
坦克战队战术配合经验之我见
坦克技术能力经验:
即使敌方坦克始终在你的正面,也不要让坦克只顾着停下来开炮,在面对敌人坦克的时候要抢先开炮,抢先开炮的意义就是不要让自身车头面对敌人坦克的正面,在你开过一炮之后不要停着不动,马上位移,并且位移不要有规律,最忌讳重复的一前以后运动!尽量寻找大树建筑之类的回避,等对方开炮后你再迅速再开炮,然后再后退依次类推!如果对方在你后退的过程中向前追击你,你在他开炮前都不要停止后退,因为此时对方炮击精度会很大下降。不过你的背后如果是没办法通行的地方,那只能说明你运气不好,所以坦克不要用在不方便机动的地方!在面对敌人一辆以上的坦克时候,要看情况而战,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后撤尽量保存自己!
以下详细重点解析战队战术配合的经验,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是古今中外战争中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一个作战计谋。
一、在指挥上更加强调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始终把握战场的主动权:
军团作战中,在军团指挥上的坚定与灵活的统一性,主要反映在作战的行动上,一是对被围之坦克车辆不是采取一概歼灭的方法,而是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与视情而用的歼灭战方法,能歼则歼,不能歼则分割围之。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改变计划。如★第七坦克团★在一次军团会战中本计划围歼敌军,因担心敌军偷袭作战行动和派侦查车辆得到敌军正在分3股小队分数活动的情报,即改变计划集中优势兵力组成2个连队向左路敌军1小分队实施围歼。并以我方第3连队从较远距离,用以目测到的炮火覆盖区域实施榴弹炮击进行火力覆盖,一举将其歼灭!三是保持强有力的机动力量,以保持进攻后劲和应付意外。如我军第主要进攻方向上,以司令部连队和第3连队为二梯队,准备用于粉碎敌军纵深的“精锐部队”可能的反击行动。同时,我军还在相对安全地带部署了第5连队,作为总预备队,以应付意外.在军团作战中,我军在指挥上的坚定与灵活的统一性,体现在战争的全过程。当得知敌军弱小有生力量及其精锐部队的行踪,果断定下“斩首”的决心。由于“斩首”行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时,我军不但没有动摇其决心,而是对敌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高速推进的第1,2连队在地受到敌军的有效阻滞,其战前所确定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也难以实现时,我军最高指挥层(钢甲08)的战争决心和整体作战计划并没有被暂时的挫折所动摇,经短暂调整后又坚定地按预定计划发起了第二轮攻势,于是有了战局出人意料的战局转变。
我军在军团战队作战中,虽然总体上是按照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实施的,但在具体计划执行上又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战术侦察,探明敌方防御空虚后,当机立断,迅速决定攻占战略高地或围歼有生力量。正是这种作战指挥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使得我军团战队在作战中始终牢牢把握战场主动权,控制住作战节奏,最终在军事上赢得整个战争。
二、破甲,底盘精确打击与地面快速突击密切配合,实施榴弹远程与近地火力集中攻击协同一体作战:
军团战队作战中,★第七坦克团★军团为了实施精确打击,将司令部战队,第1连机动连队全部派往前方作战区域;为了以少胜多,我军将其弹药库中几乎所有弹药都搬上了战场。后方榴弹火力覆盖,以逼迫敌方不敢轻易向我方纵深推进,在第一轮打击中,我军团对选定敌方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精确打击,极大削弱了敌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
军团战队作战中,我军在精确打击与快速突击密切配合的大规模战斗中,我军每轮发出各类型炮弹350-480发次左右。从作战效果来说,敌军境内所有战略目标都是由精确打击摧毁的,其主力精锐也被重创。其重车几乎全部在我军的精确打击中损失,在我军团快速机动连队队接近时,敌军已基本失去作战能力。我军为了加强精确打击与快速突击的配合,除了按照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五分之一左右的坦克车辆在后方驰援,随时听从司令部指挥的召唤进行“实时打击”。因而使敌军的火力点来不及转移就遭到毁灭性打击。正是这种精确火力打击与地面高速推进以及后方远程火力覆盖间相互配合,紧密衔接,才使得我军以如此少的车辆、这么快的推进速度完成了战役。
《钢甲洪流闪击战》可由此理论来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
三、着眼敌军的作战重心,瘫痪敌军的作战体系:
军团作战中,我军采取了大批量、多伦次的打击方式,对敌军的重要目标进行重复攻击。为提高突击效果,对敌方重要目标实施了最有效的打击。在作战中,我军把战区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东线或西线助攻与牵制(包括后方佯动),东线或西线主攻与切断的方式,使进攻、支援、和突击作战等多种样式密切配合,对敌军实施多方向、大纵深的立体性合围。
作战中,我军的作战重心,一开始就把敌军最高领导人作为重点打击目标。虽然两次或多次“斩首”行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其对敌军领导层和作战部队的影响和“震慑”是明显的。在选择打击敌指挥通信系统(通常指敌方坦克团总指挥的车辆及其团队)的时机上,我军为了从敌军通信联络中获取情报,一改以往战争首先攻击敌方指挥通信系统的作法,故意未对其指挥通信系统作彻底摧毁。因而,敌军在第一阶段仍能实施有效指挥控制,各级作战部队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但从战争第二阶段开始,我军明显加强了对敌军指挥通信系统打击的力度,很快使敌军指挥陷入瘫痪,各协防坦克有生力量的抵抗失去统一指挥,上下之间、友邻部队之间不能及时沟通信息,各自为战。另外,我军把敌军作战快反部队也作为突击作战的重点目标,尤其是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我军的司令部连队大部分是用来直接攻击敌军“精锐部队”等。
敌方的整个进攻或防御体系如同一条“蛇”。而我军进攻基本是从“蛇尾”开始,一线平推。实战证明,我军这种战法不仅没被“蛇头”咬到,反而很快打死了这条“蛇”。这主要得益于我军采用的“瘫痪”战法:通过持续不断、全纵深的精确打击,小规模合围和司令部连队在战前就深入到作战区域,通过对敌军防御体系全纵深的有效打击,使其防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成为有机整体,使“活蛇”变成“死蛇”。
四、把握战场态势,及时调整战术,确保后方的稳定:
军团作战中,我军针对敌军强大的作战力量和十分坚固的防御体系,在战略指导上采取了不是急于进攻,而是充分准备的策略。积极增调坦克分布火力范围,完成了由防御部署向进攻部署的转换。加强进攻前的各项准备,保持后方稳定。及时调整战术,延长作战时间,进一步削弱敌军战斗力。我军快速突击的首要目标之一是炮击敌战区的战略要地车辆和后勤补给线车辆,以孤立科战区的敌军。为了破坏敌军防线,我军派出司令部连队与任一小组连队一道,在精确打击的掩护下渗入敌军防线,开辟通路,为侧翼,后续坦克连队顺利突破敌军防线创造了条件。
作战中,我军改变上次战争步步为营的战略,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主攻方向孤立冒进,高速向敌作战区域纵深推进,乃至进攻部队前锋在一线受到敌军迟滞,进攻受阻时,其后方安全隐患开始暴露出来。但是,利用第二个作战阶段中间的间隙期对战术进行了局部调整。一是调整了快速突击的重点,加强对敌军“精锐部队”精确打击的强度,使在敌军进攻正面防御遭到重创,为侧翼及其后续连续在第二阶段快速向敌军突进创造了条件。二是开始“拔点”作战,即对前一阶段进攻部队绕过的、目前又威胁到我军后方交通线安全的敌军防御“要点”进行攻坚作战,逐屋逐街地摧毁城内各抵抗坦克车辆,使敌军无“可乘”之机,同时也减少了自身的伤亡,使我军进攻部队的后方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保障。统一战线的布局基本稳固.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
战队战术配合,要求经常性的演练,并非一步登顶~!像帝国,野狼,TK,维和等团队也相当的强悍,同时也有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在此,只是发表个人之经验看法,借助个人绵薄能力给大家帮助,谢谢观看~!
2、坦克世界轻坦战术
轻坦就是一侦查车
3、现代的坦克的战术
现代坦克的进攻(战术)都受哪些限制?
随便回答什么(只要有道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