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家长常常把玩耍和学习对立起来。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玩,他们就会说他“很调皮”,希望孩子更加专注于学习。

看了40年前小朋友旧照,才明白:孩子“玩”的能力,是怎样被弄丢

看看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只要玩啊玩,每天你就会知道怎么玩。看看隔壁的小明,每天都在学习。他这样做有什么前途呢?

如果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就像外面的乞丐一样!

好好研究你的论文,你玩什么?外面这么危险,万一绊倒了怎么办?

不许玩耍,只许努力学习。

现在的学校,与我们小时候的学校相比,就像监狱一样。楼上有密集的栏杆,防止人们跳楼。步行时必须排队并按规定路线行走。即使你的跳跃动作不标准,也会被点名批评。

一个年级数百名学生只有一个厕所。我女儿不敢喝太多水,怕没时间上厕所。

课间10 分钟内不得离开座位。一定要到厕所报到,时间不准太长。

下课时间总共只有10分钟。如何定义时间是否过长?不知道吗?

这是当今较为病态的方面之一。如果你的孩子让他玩后受伤了,一些家长就会来学校闹事。到时候谁来承担责任呢?

老师也无能为力,学校只能一刀切。

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性能要求,唯一的高科技就是电视。放学后,一群人跑来跑去,爬树、打弹子、摘桑葚、玩三叶草、吃花蜜、捉蟋蟀、玩毛毛虫……

我们用触觉和味觉来探索世界。

40年前中国小朋友珍贵旧照

1983年,《你好小朋友》 这本写真集是由日本摄影师秋山亮司出版的,他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孩子的多彩童年。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40多年前中国孩子们的珍贵老照片吧!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童年的一部分。

一个小女孩一边做眼保健操,一边偷偷睁开眼睛。

两个小男孩用玩具枪打架。

在那个没有各种电子设备的童年时代,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那时候,在课间的10分钟里,孩子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女孩们跳橡皮筋,男孩们打乒乓球。

学校表演时,女孩们在眉毛上点上红点,脸颊上画上夸张的红色。

照片中的孩子们个个看上去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看着他们就给人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

我记得以前是我们打扫学校的,现在我们是帮助孩子们打扫学校的……

现在的孩子,仿佛变成了瓷娃娃,不能敲,不能碰。他们整天只有手机、手机……

如今,孩子们已经丧失了“玩”的能力。

孩子现在的情况是,玩一点就说不努力,不进步,这让他们郁闷极了。我很同情今天的孩子们.

现在我们的孩子怎么就失去了“玩”的能力呢?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指出,孩子们自发玩耍的方式与科学家做研究时的思考方式特别相似:

它们都是从观察、假设、推理开始,然后是实验,最后是验证。

回想我们童年的游戏,都是自发的游戏。一群朋友聚在一起想办法玩?

玩什么都是玩,玩是一种能力,玩是一种心态。

玩耍使身心细胞都处于轻松、快乐、活泼的状态。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玩耍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人类的进步需要玩耍,因为玩耍可以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和成长。

例如,过家家可以让孩子更有同理心;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捉迷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团队合作和社会规则;用积木搭建城堡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结构和稳定性……

游戏是观察、判断、感受、治愈心灵,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重要途径。

孩子本应是花开的年纪,却没有荣华富贵的感觉。

工作虽然是勤奋做的,但也不一定是浪费的。

因此,当孩子到了该玩的年龄时,一定要教会他们好好玩,以免失去“玩”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