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
在北美口碑票房惨淡的
[生化危机:终章]
在中国票房大爆
首周拿下6.3亿票房
日进两亿啊同志们!
可惜是系列最后一部
保罗·安德森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回头肯定要继续搞什么“番外篇”
聊起[生化危机]
其中最著名的怪物当属
舔食者
这个丑陋的家伙
你真的了解它吗?
▼
中文:舔食者
英文:Licker
别称:小舔
生物类型:人类感染者、B.O.W(有机生物武器)
相关出处:《生化危机》系列游戏、[生化危机]系列电影
——基本释义——
①T病毒感染者、携带者
②游戏中,舔食者与丧尸一样,皆为人类感染者,只是具有更强的攻击力、感染性,后被制作为B.O.W.
③游戏中由浣熊市警察命名
④[生化危机]电影中,绝大部分是保护伞公司培养的生物武器(B.O.W.)
⑤出现在[生化危机]、[生化危机2:启示录]、[生化危机5:惩罚]中
⑥裸露大脑、无眼、长舌、巨爪,是舔食者的主要特征
——详细解释——
首先应该明确“生化危机”系列中(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感染体和B.O.W.的区别。
B.O.W.是指有机生物兵器。是怪物,但要服从命令,高智商(相对而言)、高伤害,简而言之就是,听话伤害高的怪物。
感染体是指植物、动物在感染病毒后的生命体。他们不具备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的条件,只能本能进行活动,如丧尸。
而舔食者这种怪物
在游戏和电影中
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
▲很著名的“暴君”便是《生化危机》
游戏中最为著名的B.O.W.
(图片出自《生化危机0》中,此款为“暴君”试做型)
我们先来看看
游戏里的舔食者
▼
众所周知,《生化危机》系列前几部游戏中,T病毒是所有怪物、丧尸的“始作俑者”,舔食者也不例外。
舔食者,最初出现怪物混杂的浣熊市,这个名字由浣熊市的警察所起(《生化危机2中》)。
舔食者,其实是丧尸的更高级状态。是个别丧尸“进化”成为的,更强大的“猎手”。
▲《生化危机2中》中的舔食者形象
丧尸的饥饿感,迫使自身不断吃人,根本原因在于T病毒的特性——加快感染体的新陈代谢。当丧尸所需养分充足,它就有可能在病毒的控制下,进行增殖,二次变异,以更方便进行狩猎。
当原本腐烂皮肤脱落,肌肉迅速成长,头盖骨消失,发达的脑部暴露在外,手掌进化成凶残的爪子,口器也变得巨长。同时眼部消失,耳部升级变得更敏锐。这时一个更灵活、危险的猎食者便“升级”成功。
▲游戏设定图
可以说“舔食者”是丧尸向捕食者进行的一次被动进化,无论是爪子还是发达的肌肉、耳部,超长的舌头。
这些都是为了让行动缓慢、智力低下、生存力差的丧尸方便获得更多食物,而促成。
▲捕食瞬间(图为[生化危机:诅咒])
但由于出色的灵活性和不错的攻击力,舔食者被B.O.W.制造者们相中,开始将其制作为B.O.W.。
当然即便舔食者是“野生”的,也能培养。《生化危机5》中,舔食者已开始作为B.O.W.进行培育。
▲《生化危机5》中“精品”舔食者(更偏向兽型,胸腔处有异常突起的心脏)
而到了游戏衍生电影[生化危机:诅咒]中时,舔食者已经是成熟的B.O.W.。电影中经由亚历山大·科萨琴科控制,按指令,进行攻击。
▲[生化:诅咒]中低等武器对抗终极武器:舔食者对抗暴君
再来看看电影中的舔食者
相比较于游戏的循序渐进
(从感染体到B.O.W.)
电影则野蛮很多
▼
[生化危机1]是B.O.W. 。是保护伞公司在浣熊市地下大型秘密基地蜂巢研制的。
▲破巢而出的舔食者
这版的舔食者是蜂巢的早期试验之一。是使用T病毒直接改造的产物,但试验品本身不稳定,不是合格产品。
▲“原始”舔食者
在吞噬新的DNA之后(就是生吃活人)会增殖突变,进化为更为强大的猎食者。
▲增殖后的大型“犬科”舔食者
[生化危机2]中,舔食者成群出现在吉尔和战友躲避的教堂。
▲在阴影中伺机而动
这一部中,舔食者似乎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游戏设定——由丧尸“进化”而来。
因为即便是在吞噬新的DNA后,并没有像[生化1]一样,出现再增殖,还是小个。
▲现身在众人面前的舔食者
[生化危机5]中舔食者再次出现。这次出现于保护伞海底的秘密基地中,这版巨型“坦克”舔食者,可以说再次调整,也可以说进化(但游戏中,舔食者也就一直那么大,电影,嗯,是有自己语境的)。
▲[生化危机5]中的“坦克”舔食者
不过说到底,舔食者能够成为首部电影的“关底”Boss,还是源与游戏中的高人气。
经过电影的再次宣传后,无疑,舔食者将会成为“生化危机”系列中最有名的怪物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