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你还需要学英语吗? |来源:pixabay.com

介绍

近日,教育部回应全国人大代表的一项建议,在教育部官网发布后引发热议。该建议提出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和高考成绩比重。教育部在回函中表示,外语班仅占6%-8%,这引起了大量家长的焦虑。

回顾近年来的舆论,对英语作为高考主科地位的质疑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这一次,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还是老调重弹。英语在中国的地位既被重视又被质疑,源于中国人对英语学习的复杂心态。

采访与写作|张天琪

9月23日,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加大中华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力度,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教育部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回复。

该建议提出“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和考试分数比重”“改革英语教学方法,不再以取得高分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口语对话和日常生活应用为主”目的。”

教育部在复函中表示,中小学外语课时比例低于语文等科目。具体来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健康10%-11%、外语6%-8%。外语课时不仅低于数学、语文,还低于体育、艺术等科目。

在考试分数比例方面,教育部表示,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保持不变,分数线保持不变。保持不变[1]。

此回复引起热议。一些人支持减少英语在教学和考试中所占比例的建议。一些家长担心如此小的英语课时间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争议。 2021年初,全国政协委员徐进曾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将英语等外语课程设置为同一门课程的主干课程。”提高语文、数学等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不再将英语(或外语)作为高考必修科目,禁止义务教育学生选修各种非官方课程;外语考试。”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2]。

类似的建议可以追溯到2009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鲁提出“高考不必考英语” ”。大学里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专业不需要英语,他主张放开英语考试。考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外语或古汉语考试。

此类舆论在新高考改革前夕达到顶峰。 2014年,有关全国中考改革方案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包括“从2016年开始,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表示” 2017年将实施高考改革方案,英语将退出统考。” “阶级”这个词已经流行起来。

尽管当事人声称这是误会,教育部也作出澄清,但舆论却始终没有真正平息。直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号文件的颁布,明确规定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数不变,这一争议才得到平息。

在英语频频受到质疑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语言的重要性。 2014年前后,各地出台或筹划的高中高考改革方案中,“降低英语分数、提高语文分数”、“凸显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等说法屡见不鲜。北京征求意见的建议包括“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低至100分,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至180分”的建议。尽管这一计划尚未实施,但支持的声音也不少[3]。

这种对英语教育既重视又担忧的心态与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

高考制度建立时,外语教育在高考制度中的地位并不稳定,后来被废止。 1978年恢复高考后,外语的地位急剧上升。高考时,外语成绩不计入高考总成绩,以100%计入总成绩。只用了五年时间。改革开放后,外语主要指英语[4]。

当时,英语不仅被视为一种语言,而且被视为现代化和国际交流的关键工具,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978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提出“学不好外语,不仅是商业上的失败,而且是政治上的失败”。 2001年,英语教育的推广达到顶峰,教育部要求全国小学从三年级开始。提供英语必修课程。

这种推广英语的政策热情持续了几十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政府还成立了“北京市公民外语演讲活动组委会”,实施了“公民外语演讲活动”。从出租车司机到街头女士先生,每个人都收到了33,360,010-30,000。

横向对比日本、韩国,从中小学层面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到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培养两大核心任务,强调国家战略。日本和韩国的文献仅提到英语教育对公民个人的意义[5]。

英语教育的流行伴随着对结果的期望和对无法实现目标的焦虑。对教育耗时、低效的批评一直存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外语处处长岑建军曾表示,“我国大学生外语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英语课时的减少引起了争议。中国人应该怎样学英语?

随着政府的不断推动,英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英语考试也成为中国考生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英语不仅成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很多学校还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尽管教育部多次重申,从未出台过类似政策。类似的措施引起了一些候选人的不满。

外语学习热潮引起了一些人对自己国家文化地位的担忧。近年来,几乎每一次降低英语比重的举措都把问题上升到了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上,将纪律之争定位为一场文化之战。今年备受争议的提案还提到,“利用英语教学减少的时间,增加或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降低英语成绩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降低英语成绩比例”的建议不仅很早就提出,而且在高考改革中也得到了落实。 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将高考三门主科权重调整为语文、数学各160分,外语120分。

2013年新高考改革启动前后,各地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大体可分为三类:减轻英语权重、取消听力考试、英语考试社会化。参加考试已经一年多了。其中,北京学习江苏经验,计划将英语分值调整为100分。但在随后的改革中,只有考试社会化成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6]。

这是因为取消聆听和减肥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问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取消听力考试,意味着教学中忽视听力,自然会导致教学结构的失衡;降低英语权重的问题是对教学实践影响不大,不能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程晓棠曾表示,“如果说高考改革只是制度和组织形式,但考试的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没有大的变化。那么,理论上,教师不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刻意的调整[7]。

而且,降低英语分数也未必能减轻考生的负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现在高考录取是按总分录取,本质上是按排名录取。不改变这一点而只调整分数是表面的调整。即使英语分数降低到100分甚至80分,数学一分和英语一分仍然相当,考生的投入程度也差不多。

如果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失去主科地位的学科只会被边缘化。 “这个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会更加严重。在很多专业技术领域,如果想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就必须懂英语。目前大部分科技文献而顶级学术期刊以英文为主,英文被普遍忽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必然受到影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比狭窄。”熊丙奇说[8]。

有些学生确实对英语不感兴趣,也不打算将来用英语做工作。高考英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负担。对于这种情况,熊丙奇认为,减轻英语的权重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大学在招生方面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此,熊丙奇举了一个例子。加拿大高中的数学课程按难度由高到低分为三类:10、11、12。申请理工科专业,需要完成数学11和12。招生学校也会提出具体的数学成绩要求。如果申请的是人文社科专业,可能不需要提供数学11、12的成绩,只要数学10及格就可以申请,而且这个标准很低。

在中国,考试、招生、教学一体化,统一考试后按排名录取。参加新高考文理科的学生必须学习同等难度的英语,并按照考试要求进行教学。这样,就只会有“一刀切”的英语要求,不会有差别对待。

有人希望通过减轻英语在教育和考试中的比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传统文化。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健表示,从学科和文化角度来看,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他具体解释说,从主体角度来看,学习英语和学习母语的关系不是矛盾或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或互补的关系。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两个主体都不能对立,也不能将母语学习不好归咎于英语学习时间太长。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将有助于他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将英语和英国文化与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比较是错误的。

教育部在回应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也高度评价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表示“外语是学生德、智、体、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熊丙奇认为,核心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型、工具型。不仅英语,语文、数学也是应试教育。他们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素养,自然很难培养学生的真正兴趣。

熊丙奇在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指望英语退出后加强汉语教育是“纯粹的幻想”。表面上看,学生可以花更多时间学习汉语,但“如果应试教育制度不变,语文教育仍然走应试教育路线,学生会喜欢语文学习吗?”语文教育能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公民素质? [9]”

“要改变这个问题,讨论某个话题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谈整个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如果这个问题不改革、不解决,即使只考语文也是没有用的。”测试。”熊丙奇告诉《北京市民讲英语手册》。

学英语,你不需要吗?

“学了英语就永远不会用”、“英语只是工具语言,不应该成为必修课”等也是诋毁英语教育的常见说法。去年提出取消英语必修课地位的市议员徐进认为,“英语教学时数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 ”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徐浩告诉《知识分子》,这种想法源于对英语教育的误解。 “每个人都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英语交流。离开学校后,很多人没有机会用英语交流,因此得出结论:学英语根本没有用。这种想法的误解在于,英语仅仅被视为一种交际工具,缩小了英语的工具性。”

徐浩解释说,英语不仅是日常交流、完成日常生活功能的工具,更是承载知识的工具,充当知识的中介。然而,由于人们对工具性的认识狭隘,只看重英语的交际功能,这一点被很多人忽视了。英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英语后能够运用英语来学习其他知识。这也是为什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特别提到希望通过语言学习,增加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

此外,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本身也会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和成长。因此,2011年版《知识分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外语学习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0]。

英语课时的减少引起了争议。中国人应该怎样学英语?

语言学习在促进学习能力增长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例如,美国一项长达18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学校提供的双语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表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11]。

程小棠也表示,“‘让英语回归工具属性’的观点只看到了英语本身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而没有看到英语学习在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诸多方面,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的效果。”

很多人认为,随着国家的强大,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不再需要用英语交流。在程晓棠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英国一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指出,由于英语在世界上的强大影响力,英国人忽视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但英国人却因为不懂外语而错失了约25%的商机。语言[12]。

对于“英语只对10%的大学生有用”的说法,熊丙奇指出,没有人能确定自己将来会属于那90%不会使用英语的人。此外,在熊丙奇看来,这种舆论还反映出“一刀切”的应试教育制度与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他指出,在“一刀切”的招生制度下,讨论往往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人人都学英语,并要求达到同等水平,要么都不学英语,没有中间人。地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赋予受过教育的学生选择权,这就要求大学有招生自主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如何学习英语

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见成效,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英语教育的不满。

英语学习负担太重?徐浩认为,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大家应该正视语言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的两个特点。首先,学习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持续投入。他表示,在学生达到CEFR(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b2级(高于高中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之前,学生需要稳定、有计划地学习,每周至少8-10个小时。

二是中途不能断线。如果线路断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减少或停止使用外语,他们的熟练程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言损耗。积累越小,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越接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就越持续。

从课程角度来看,徐浩认为,英语不是一门学科,不能与物理、化学等知识体系清晰、学科明显的学科相比。英语不能像其他科目那样分段规划,而是需要一站式整体规划。与母语的学习类似,英语的学习也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见效。 “就像有的学生语文很好,不可能补一学期的课,他们语文特别好。”

学生学习英语遇到困难,可能是因为小学时拼写没学好,不认识基本单词。随着初中课程难度的增加,他们自然会觉得困难。学生觉得英语负担重的另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教给他们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徐浩建议,“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让他们尽快成为自主学习者。只有成为自主学习者,才能解决学习负担的问题。”

“比如如何背一个生词,或者如何背一篇课文,第一次怎么处理?第二次怎么处理?很多时候学校课堂上没有人教这些,学生也不会”他们回家后不知道该怎么做。”徐浩说道。

徐浩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低级课程为例。低年级精读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背多少文章、多少单词,而是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即对语言的敏感度。当他们看到一个新词时,他们会意识到它可能是一个新词。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单词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二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解读不同的含义,如何记忆长单词。老师们会详细教授这些学习方法。

对于英语教育成绩差的诟病,横向了解日本和韩国的英语水平或许可以缓解这种不满。中日韩托福成绩一直以来差别不大。 2010年,中国托福平均分是77分,韩国是81分,日本只有70分,都属于中等水平。在非英语母语国家中,中国的英语水平还算不错。更大的问题是说话。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托福口语平均成绩位居全球最低之列[13]。

郭应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呈现大幅提高的趋势。中国学生的托福、雅思甚至GRE成绩都不会输给绝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且,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力和阅读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中国的英语教学,包括英语教育、基础教学和高等教育的教学。

社会上另一个普遍的批评是“哑巴英语”。学生和家长认为英语学习效率低下,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与外国人顺利交流。过去,我国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双基教学”模式,看重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不强调交际能力。随着英语的交际功能越来越重要,这种教学方式也被“哑巴英语”诟病。

郭英健也认为,对英语教育效果不佳的诟病,主要是因为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对口语能力的表达重视不够,出现了口语的严重缺失。对学生的培训。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过于严格,导致学生担心出错,不敢大胆说英语。这些因素让人感觉中国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

鉴于此,2001年以后启动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言的交际性,注重情景交际,就是要强化国内学生的听说能力。然而,中国学生不具备与外国人轻松交流的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语言技能训练[14]。

徐浩还提到,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进行的活动,如演戏剧、教育剧、辩论演讲等,并不一定能促进英语知识的生成或增长。基于缺乏英语环境的现实,从阅读和写作开始也是一种相对更划算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听和说的重要性被忽视。

英语课时减少的隐忧

2022年,“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很多家长发现每周只剩下两节英语课,还没有体育多,更不用说每周五节语文了。与此同时,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考试也被取消,让很多家长着急。

教育部此次回复提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外语课从三年级开始,课时仅占总课时的6%-8%。这澄清了误会,也印证了家长的担忧。

事实上,这个比例早在2001年就已确定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外语课时占比不仅低于数学、语文,也低于思想道德教育。 [15]据新京报2013年报道,当时北京大部分小学一二年级每周都有两个小时的英语课。北京市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示,2001年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

英语课时的减少引起了争议。中国人应该怎样学英语?

徐浩表示,课时的减少肯定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起到重要的辅导作用。许多学生仍然依赖学校上课时间。

徐浩特别担心的一种情况是,学校英语课时的减少会带来教育不平等,一些资源不足的家庭可能会遭受更长期的负面影响。现在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数据来检验课时的减少会带来哪些变化。遗憾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缺乏标准化、稳定、长期的测量和跟踪调查。

徐浩认为,目前许多关于英语教育的批评或争论的视角非常有限,往往过分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事实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承载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储备的价值是否重要,都是值得讨论和重视的问题。

即使只看目前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因为其他国家的课时比国内略少就决定减少国内英语教育的课时。更重要的是要看看英语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它在解决“卡壳”问题中的作用。在徐浩眼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什至不认为这是一个选择。这不是选择或不选择的问题。”

参考文献:(上下滚动浏览)

1.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caiju/202209/t20220923_664174.html

2.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1-03-04/doc-ikftpnnz1832282.shtml

3.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WJX201501001.htm

4.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SYA201401005.htm

5.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CJDdbname=CCJDLAST2filename=YYZC201501006uniplatform=NZKPTv=bu-V2oDpJZ8w_SpxjPi9Rrn2CRDCsNii8tyX19dTEloVbG_1V_DIFcmLHcx3FqA5

6.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YCJ201603001.htm

7.https://aic-fe.bnu.edu.cn/docs/20181024112634371369.pdf

8.https://lx.huanqiu.com/article/49oBUmc5iNP

9.http://www.gdzsxx.com/xw/gk/201405/56096.html

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0111/t20011119_88602.html

11.https://www.berkeleyschools.net/wp-content/uploads/2011/10/TWIAstounding_Effectiveness_Dual_Language_Ed.pdf?864d7e

12.http://rdbk1.ynlib.cn:6251/qw/Paper/562987

13.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PL201607041.htm

14.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YQY201801003.htm

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0111/t20011119_88602.html

用户评论

纯情小火鸡

哎,英语课时减少真是个问题,感觉英语水平都下降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课时减少不代表学不好英语。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学英语不能只靠课堂,课后自己多练习才是王道。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烬陌袅

减少课时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我们要适应新变化。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英语课时的减少,我觉得是给学生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以前英语课太多,现在少了反而能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中国人学英语,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减少课时是好事,但学校和家长要一起努力,不能放松要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我觉得英语课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而不是单纯的课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学英语不能只靠课堂,课后自学也非常重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英语课时减少,但考试还是那么难,学生压力不减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减少课时是好事,但老师们也要跟上,提高教学质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中国人学英语,关键是要有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我觉得英语课应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中提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减少课时,但英语依然是出国留学的必备,压力还是很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学英语不能只靠课堂,课后的兴趣和动力也很关键。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英语课时的减少,可能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我觉得学校应该提供更多英语角等交流活动,让学生多实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雨优美回忆

学英语,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课时减少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签: